選擇閱讀字型大小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螃蟹一啊爪八個

各位觀眾:

鏘鏘鏘鏘!今天孟小姐在黃昏市場,以新台幣三百五十元﹝原價四百三十元﹞買到一隻重達一公斤﹝一台斤多﹞的大螃蟹!




為了這隻巨無霸,把孟小姐和大女兒忙的手忙腳亂,唉,可見不常吃這種高檔貨,不太會料理哩。二女兒見它可愛無比,於是索性拿起畫筆,幫它留下一張肖像畫。這也不禁想起了一首唸歌謠:

螃蟹一啊爪八個
兩頭尖尖這麼大個
眼一擠啊脖一縮
爬啊爬啊過沙河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孩子是你的禮物,不是產物

大女兒特別喜歡看家書類的書,好比說傅雷家書(翻譯家傅雷與鋼琴家兒子傅聰)、媽咪與貓咪(台大中文系教授宋淑萍與鋼琴家女兒翁均和),這類的書籍可以告訴你,教育是如何養成一個有成就的孩子,孩子的成功絕非突然。當然龍應台與安德烈的對話,也不能錯過。

午後,大女兒就這麼坐在誠品角落,靜靜地、偶爾噗嗤一笑地閱讀完龍應台的新作《親愛的安德烈》— 一本結合歐洲與亞洲生活、五年級生與E世代差異或衝突的家書。

這確實是本非閱讀不可的好書的原因,完全在於它以另種新思維點破東方社會長期以來被忽略的盲點,也提供了跨文化的對話,有時讓我心有戚戚焉。

好比說安德烈在香港就讀大學,就認為那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地方(其實台灣也這麼回事),他指的並不是香港沒有音樂、舞蹈、展覽這類的文化,安德烈認為「文化」就是「生活」,但香港人的生活永遠就是「工作、工作、工作、賺錢、賺錢、賺錢」,對他這位長於歐洲的混血兒很難體會為什麼不能好好的坐下來享用一頓晚餐,香港人的日子總是在「趕趕趕、忙忙忙」中消逝。

不過,龍應台回應說,這就是香港的「商業文化」。不論是台灣或香港或大陸政府不比如德國,能給予老百姓良好的社會福利,你今天要過怎樣的日子,全憑自己努力,所以人民各個汲汲營營的攢錢。

二兒子飛力普則發現了兩件更令人咯咯笑的台灣現象。

有回龍應台帶著娘家這邊的親人與飛力普一同到墾丁度假。舅媽就問女兒說:「咪咪,你要不要去洗手間?」此時,龍應台毫不思索的也問了兒子:「飛飛,你要不要也去廁所?」飛力普瞅了一眼,回說:「媽媽,我已經十六歲了,自己想尿尿難道不知道要去?難道我不知何時該去上廁所而尿褲子嗎?」亞洲的父母親都老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產物」,屬乎於自己,孩子已經大了,是獨立的「個體」,卻依然學不會放手。或許當爸媽的會認為這是他們關心孩子的方式?!

另一件事也很值得省思。飛力普暗地裡觀察,孩子有長輩在旁時,台灣人會很習慣無視孩子之存在,向詢問長輩關於孩子的事,卻不直接問孩子。好比說飛力普在龍應台的辦公室,有訪客來,龍應台向對方介紹完這是他兒子後,訪客則雙眼會盯著龍應台,問著孩子幾歲、就讀哪間學校等等關於「孩子」的事,飛力普覺得奇怪,為何不直接問他就好了。「囝仔人有耳無嘴」的確是華人的「教育」,明明孩子已經大到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還是習慣會問起他身旁的大人 — 在台灣的觀念中,孩子永遠是孩子、晚輩永遠是晚輩。

關於這本書:【請點我